2024年港股市值雖有所回升,但距離其歷史高位仍有巨大差距。從多個層面看,這些數字背後的現實讓人憂心忡忡:近期港股的市值與成交量都表現出明顯的疲態,而新股市場的重回全球第四更是以內地新上市企業的集資規模大幅萎縮為代價。這些現象反映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在受到挑戰,其前景需要更深刻的審視和改革。
截至2024年12月,港股市值回升至約34.7萬億港元,較去年增長約12%。這一數字表面看似令人欣慰,但若與2021年2月港股市值58萬億元的歷史高位相比,仍然相差巨大。港股在過去三年損失了約24萬億港元的市值,相當於香港GDP的8倍之多。
更重要是今年下來,恒指雖然結束了連續四年跌市╴但真正能在股市賺到錢的散戶數量應該不多。每次升市都說是政策市,期待政策、盼望政策,最後失望的機率有多高,大家心中有數。每次散戶衝進去,長則兩三星期,通常都是短則兩三天,一棍急升後,往往然後一瀉如注,外資借機沽貨,散戶然後就是變成高位接貨,之後就是苦等陰乾;幾個月後,故事又重複一遍。
港股市值的變化背後反映的是國際資本對香港市場信心的下降,尤其是在地緣政治風險增加和內地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這不僅是數字上的回落,更揭示了香港金融市場活力的減弱。即便2024年下半年在內地一系列「組合拳」政策刺激下,港股短暫回升,但其整體成交量和市值的回暖幅度,遠不足以恢復市場的長期信心。
新股市場的復甦代價
2024年香港的新股市場在國際排名中升至第四,共有66隻新股上市,總集資額達830億港元。然而,這一成績的背後卻隱藏著內地新股市場活動的大幅萎縮。根據安永報告,內地2024年的IPO集資額僅為89億美元,相較2023年的453億美元大幅減少八成,降至全球第五。
香港新股市場的「復甦」與內地市場的「萎縮」有著微妙的聯繫。一方面,內地的部分大型企業選擇赴港上市,例如美的集團和順豐,提升了香港的集資規模;另一方面,內地的資本市場環境不利,使得許多企業推遲或放棄IPO計劃。香港新股市場的短期繁榮可能更多依賴於內地市場的疲弱,而非自身競爭力的提升。
#港股
#新股回勇
#高位接貨
#慢慢陰乾
#政策市
#財經拆局
#財經拆局短評
#顏寶剛